修復心中淨土


觀經變相圖之

修復源起圖解

歡迎


作者



《觀經變相圖 》


  簡介


  目錄


  活動


   專訪


  書評


《紙漿抄補法 》



訂購


版頁






2004年,筆者修復一幅四平方公尺的殘破古畫,艱辛的過程中,對它神祕的身世深感好奇;它為何飄落歐洲?究竟要傳達什麼信息?我緩緩將纏繞蠶繭上的細絲拉開…漫長的心路歷程,即形成此書的結構:
第一〈修復篇〉,第二〈源起篇〉,第三〈圖解篇〉。

〈修復〉篇,以這張絹本〈觀經變相圖〉為主軸,記載整體的修復過程,
並包括工作室的設備、器物、工具和材料。亦舉其他畫例,討論常見的
問題。此書所介紹的只是一種基礎概念和理念,一件修復實例的記錄。
藉此拋磚引玉,希望各方專家多參與古文物維護與修復之研究。

‬《觀無量壽佛經》是釋迦牟尼佛為闡述阿彌陀佛淨土世界所說,開示眾生如何出離多世輪迴的流轉,往生淨土。此經盛行於,「淨土世界」也為最熱門的藝文題材。本書主角「變相」圖是濃縮此經文,變成圖畫的相貌呈現,讓人心領神會,莫高窟的〈淨土變相〉,即是它的先祖。


當年長安名寺實際寺,寺中被譽為「京城之最妙」的工作室,是善導大師弟子懷惲所主持的「淨土堂」,以織作國寶級的藝術品享名。日本唐化運動時,僧侶從中國帶回眾多佛教經典和藝術品。一幅約十六平方公尺的曠世傑作一綴織〈觀經變相〉悄悄地從長安到達日本,後成為日本的國寶〈綴織當麻曼陀羅〉。它是用絲、金線依《觀無量壽佛經》所織成。


第八世紀在日本當麻寺被發現,但隨寺廟沒落而被遺忘。直到十三世紀,它被證空發掘並提倡,又因一個在當麻寺出家的貴族公主之美麗傳說,於是如火如荼地傳佈各地,成為淨土信仰的核心。戰後日本文物流出,此作的一幅十四世紀摹本流落歐洲,數十年後到敝工作室接受治療。

‬這張精美的藏本〈觀經變相圖〉充滿細節,為使讀者一目瞭然,故分段解說,並加上相對應之原經文,以「歷史大劇院」的形式呈現:
舞臺一:
阿闍世太子的故事。上演印度「王室的悲劇」,當王后因喪夫及逆子痛不欲生時,佛陀即時出現,這是此經的來龍去脈。
舞臺二:
十三觀想。佛陀從「日想」開始,
一步步指導王后靜坐觀想。
舞臺三:
九品往生。九類根器的主角,演出九種截然不同的人生,
和在生命「終點站」最後的一幕。
中堂大廳:邀請觀者進入阿彌陀佛淨土學府,參與華池大會。

在此,願讀者於欣賞〈觀經變相圖〉時,有如開啟寶盒,湧出微妙光明。

〈修復篇〉

〈 源起篇〉

〈 圖解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