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復心中淨土
修復心中淨土
為推廣文物保護與傳播古籍修復知識,國家圖書館與德國東西文物修復中心共同出版:旅德古籍修復專家華海燕女士《修復心中淨土:觀經變相圖之修復.源起.圖解》,並於103年4月11日(五)下午2時至5時舉辦新書發表會與專題演講。
本次活動由吳英美副館長代表主持,法鼓佛學院釋惠敏校長應邀致詞。古籍典藏、修復對於國圖而言,不只是核心業務,也是傳承與使命。如館藏敦煌寫經,早年購自於藏書家李盛鐸舊藏,斷簡殘篇,典藏難度高。但經館內師傅細心維護,尚能維持千餘年前風貌,古趣盎然。又譬如本館鎮館之寶,五代吳越王錢俶刊《陀羅尼經》,同批出土經卷,能保持完整者,百不及一,而館藏此經修裱後,為同批出土之精品,常為其它典藏機構作為鑑藏對照。由此足見修復對於提供古籍典藏、研究之重要性,如能妥慎進行,既可傳承國寶,數位化或出版以後又可供全世界學者研究。但世界各圖書館、博物館目前存在的危機是人才培育面臨青黃不接的問題。
《修復心中淨土:觀經變相圖之修復.源起.圖解》作者華海燕女士與本館淵源頗深,除於民國85年曾受邀蒞館演講,介紹歐美古籍修復發展與技術,近年來更關懷臺灣古籍修復人才的培育工作。101年華女士與夫婿徐靄可博士蒞臨參觀本館佛經展覽,並與本館特藏文獻組同仁就有關古籍修復經驗交流,雙方對於提升臺灣古籍修復知識,具有高度共識,遂促成本書共同合作出版之因緣。更難能可貴的是,為了回饋故鄉臺灣,這次出版書籍經費主要由華老師贊助。由於撰寫過程中受到佛學領域研究者的鼓勵甚多,因此活動中將捐贈300本予法鼓佛教學院釋惠敏校長與CBETA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另外,雙方亦將贈送縣市公共圖書館,由設有圖書醫院之國立臺灣圖書館曾添福 主任代表接受。
擁抱世界、熱愛鄉土,更需要投入知識來成就美好社會的誕生。我們相信藉由《修復心中淨土》這本匯聚東西方古籍修復經驗與傳承的專書,不僅喚醒國人尊重書本製作工藝、珍惜書籍的傳統,也吸引更多年輕人投入文化保存事業。
華老師與徐博士賢伉儷、惠敏校長、各位嘉賓,大家午安!
首先,謹代表因公出國的曾淑賢館長歡迎各位蒞臨國家圖書館。本館職司國家文獻典藏,自民國22年(也就是1933年)在南京成立至今已逾80載,在建館的過程中,雖然經歷多次戰亂洗禮,但是對於中華文物的典藏、維護與修復極為重視。這次非常榮幸能有機會與德國東西文物修復中心華海燕老師合作出版,華老師將她之著作《修復心中淨土:觀經變相圖之修復.源起.圖解》由英德文版翻譯並改寫為正體中文版。
明代藏書家周嘉冑在《裝潢志》這本書中,曾經提到修復書畫,就好比延請大夫看病開藥,書中有這麼一句話:「醫善則隨手而起,醫不善則隨劑而斃」。由此可見古籍修復苟非良醫,無異於毀書。學者對於本館古籍修復與保存的能力也相當重視,如胡適先生就曾透過「中華文化教育基金會」,也就是美國第二次退還之庚子賠款餘額,撥款協助本館建立南海舊館特藏書庫。本館歷年來,除了對於文獻典藏不遺餘力之外,在古籍修復方面,更是培養、延攬不少人才,如早期李志高、呂起森兩位頗具知名度的老師傅,以及現在持續協助修復的邱椽鎮、林茂生兩位師傅。另外,我們對於古籍的傳布也不斷地在求新與求變,從傳統的修裱裝禎,到今日以數位影像修復方式複刻古籍出版,無非是除了希望達到典藏國家文獻的目的外,更積極地期盼能將成果提供學術界利用且將古人智慧普傳至民間融入於現代生活中。
華海燕女士雖長期旅居德國,但她與臺灣文物修復發展,關係相當密切。老師自離開臺灣後曾於瑞士蘇黎世大學研讀美術史,後來又畢業於歐洲相當知名的巴塞爾藝術學院。這間學校的學生,人才輩出,歐洲許多藝術界巨匠都來自這所學校。1981年,華海燕老師在德國創立東西文物修復中心,並曾為德國、瑞士、荷蘭、奧地利等地重要博物館、圖書館、國際知名私人收藏家等,進行文物修復。1986至1995年期間亦被曼海姆美術館延攬擔任修復主任。 華老師不僅在海外有傑出的表現,更難能可貴的是她在事業有成之後,還關心臺灣本地的文物修復人才的培育。1996年華老師蒞臨國家圖書館,為臺灣文物修復界同道講述歐美古籍與書畫修復技術發展,也使當時的文建會開始注意到相關人才培育的重要性與急迫性,自此各大專院校也開始增聘師資,開設相關課程。
前年本館與中華文物保護協會、中華海峽兩岸文化資產交流促進會共同舉辦「現妙明心──歷代佛教經典文獻珍品特展」,華老師與夫婿徐靄可博士蒞館參觀,並與本館交換古籍修復經驗,雙方在交流過程中,感受彼此對於提升臺灣古籍修復知識,具有高度共識,也因此促成共同合作出版本書的因緣。在此,向在座的各位貴賓報告,這次出版書籍經費高達新台幣百萬,有將近九成的費用,由華老師個人贊助,而且全書的文字翻譯、美編、影像處理均由她獨力完成,這份回饋故鄉、念茲在茲的用心相當令人感動與佩服。
各位,我們除了擁抱世界、熱愛鄉土,更需要投入知識來成就美好社會的誕生。我們相信藉由《修復心中淨土》這本匯聚東西方古籍修復經驗與傳承的專書,不僅喚醒國人尊重與珍惜書本製作工藝的傳統,也能夠吸引更多年輕人投入文化保存事業。
吳英美副館長
新書發表會
專題演講
2014年四日十一曰 國家圖書館
謝函
各位朋友:
感謝您們在四月十一日於國家圖書館,撥冗參加敞作《修復心中淨土‧觀經變相圖之修復、源起、圖解》新書發表會。
在此特別感激國圖特藏文獻組、奇古堂沈甫翰夫婦、王培仁素食工作室、聖心女中校友團隊以及蔡仲維先生佈置的油桐花會場,他們皆多日忙碌準備這場新書發表會暨豐盛的茶會。
謝謝吳副館長美英女士的開場,及惠敏法師充滿智慧的導言。可惜當日敝人,因感冒精神不濟, 表現不甚理想,祈請原諒。
發表會的貴賓中有佛教界大德,也意外見到修復界多年不見的同儕和同學,還有遠來的親友,活動結束前剛從馬國返臺的曾淑賢館長,也自機場直抵會場。與諸君歡聚的短短時刻,時時縈繞心頭,可惜時間倉促,無法向各位一一致意。
當日,敞人報告完畢,惠敏法師當場提出的問題:
「洗」 這張〈觀經變相圖畫〉時用的是那一種水?當時一時忘了身在台灣,回答的並不完整。
用「水」的確是一個大問題,每個地方的水質不同。最簡單又安全是以「可飲用」為標準,將水先煮沸, 冷卻沉澱即可用來清洗文物。
今年三月起在歐洲有幾個「手工裝幀書展」,這是歐洲文化遺產的明珠,希望將此介紹到臺灣,結合中式的裱畫技藝。
趁學子手指柔軟時,裱起自己的字畫放進自制的書夾中,快樂地接觸各種材質,手腦並用,去學習準確性、有始有終的定力,
又可陶冶性情,激發創作性,不論日後成為木匠或建築師都是最好的起步。這個想法若能成為中小學有系統的勞作課,
將是教育史上極有意義的一步。
陸續收到不少讀者的來信,您們的鼓勵恰如及時雨, 為末學這多年「修復撰寫」的孤寂路上,適時地注入新的動力 。
敞人能力有限,雖已盡力,但書中尚有諸多不足之處,懇請各位不吝斧正。更盼以此不成熟之作,拋磚引玉能有更多相關書籍
及新的構想問世。
下次返臺,盼望再與各位聚會,能有充份的時間一起研討。
敬祝健康、快樂!
海燕敬上
2014年五月十二日
Mannheim